假設情境 法人持有100萬股,平均成本是 50 元 。 現在股價漲到 80 元 ,但法人覺得這個價位已經差不多要出貨了。 法人要賣掉持股,但不想一次全部賣掉,因為這樣股價可能會直接崩盤,賣不到好價格。 如果法人直接在 80 元掛大量賣單,市場看到這麼大的賣壓,可能就不會買了,價格也可能掉下去,導致法人賣不掉或賣得很差。 所以,法人決定「 壓低股價出貨 」,讓市場上的散戶自願賣給他們。 法人壓低股價的手法 刻意在 80 元~78 元掛大賣單 → 讓市場以為「突破不了 80 元」,散戶失去信心,開始賣股票。 自己用小量資金砸盤 ,把股價 打到 75 元 ,造成市場恐慌,技術面看起來變壞。 散戶害怕,紛紛跟著賣 ,股價進一步下跌到 72 元 。 這時候法人也開始「掛買單」,但不是用自己帳戶,而是用其他帳戶或透過不同券商慢慢吃貨。 72 元附近開始有新買盤接手 (可能是其他大戶、短線交易者、投資人看到低點進場)。 法人趁著這些新買盤進來時,繼續掛單慢慢賣出自己的持股 。 法人如何獲利? 📌 法人手上的100萬股,平均成本是 50 元。 📌 他不會一次在 80 元賣掉,而是壓低到 72~75 元出貨 ,讓散戶恐慌賣出後,由新買盤來接手。 假設法人: 70 萬股賣在 75 元 30 萬股賣在 72 元 🔹 平均賣出價格 = (70萬股 × 75元 + 30萬股 × 72元) ÷ 100萬股 = 74.1 元 🔹 法人獲利 = (74.1 - 50) × 100萬股 = 2,410 萬元 為什麼法人不直接在 80 元出貨,而要壓低股價? 如果在 80 元一次掛100萬股賣單,市場會發現有大賣壓,可能直接崩跌 ,沒人買單,法人自己砸下來虧得更慘。 法人利用散戶的恐慌,讓散戶主動賣出股票,而不是自己砸出一條血路。 讓新買盤接手,法人可以穩定地出貨,不會一次影響市場價格太大。 這樣法人還是賺錢的(成本 50 元,出貨均價 74.1 元),但市場並不會發現他在出貨 。 總結 📌 「壓低出貨」並不是讓自己賠錢,而是用市場心理讓散戶主動交出股票,自己則慢慢賣給新買盤,以達到穩定出貨、不影響價格的目的。 📌 這種手法最常發...